故乡的变迁

时间:2008-11-05     来源:集团公司
视力保护色:

中化兴中 应红枫

  我随父亲工作调动离开故乡舟山市金塘岛,至今已整整三十个年头。前不久,有机会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真切地感受到了那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回故乡的路上,沿途的风景透露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气息。车窗外掠过的,不再是破旧的棚屋和泥泞的乡间小路,而是成排的各式漂亮小楼和平坦的水泥大道。微风过处,一片片翻腾的麦浪显现出丰收在望的景象,目光所及之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以前就听说家乡的一位堂弟承包了当地的一个禽畜养殖场。在没去之前,我以为养殖场充其量也就是圈养些鸡鸭鹅什么的,到时候一卖收钱就是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到了养殖场看到的场景还真把我吓了一跳,近千平方米的养殖场被我这个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堂弟经营得井井有条,处处体现出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思路,让我大开眼界。养殖场有供鸡鸭鹅栖息、嬉戏、觅食的池塘和竹林。到了春天,竹林中出产的近百公斤竹笋可供应市场。此外,养殖场中还种植着几排既美化环境又可当木材卖的水杉,商品猪也饲养在干净、整齐的平房中。几乎一年四季,这个养殖场都有卖点。堂弟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家住进了漂亮的二层小楼,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与城里的生活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以前,堂弟一家住的是破旧的平房,屋里也只有两个老式的箱子和一个被老鼠啃过的柜子。漆面斑驳的饭桌上,一年到头摆放的是乡村常备菜——腌豆和咸菜。

  在家乡,像堂弟这样有头脑的农民还有很多。看到堂弟一家喜气洋洋的笑容,在替他们高兴的同时,我也不由得想起三十年前家乡清贫的生活。那时候,我们每个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用清一色的卡其布或自织布缝制的,鞋子也是由母亲一针一针纳出来的布鞋底。每逢下雨天,披一块盖秧田用的农膜、或者顶一只麻袋去上学。条件好一点的,也仅仅是在集市上买一块足够大的塑料布,请裁缝做成雨衣。雨伞在那时绝对是奢侈品。当时,谁又会想到,三十年后我们能过上住大房子、开汽车、甚至还能出国旅游的幸福生活呢!

  故乡的今昔对比,折射出国家30年来的巨大变化。我想,当我下次再踏上金塘岛时,这里一定还会有更让人惊喜的变化吧!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0-24 13:19:51